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委文件精神和省州“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要求,紧部署、明思路、强落实,呈现出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两会”程序依法依规、监督工作有效开展、代表活动有声有色、阵地建设日趋向好、自身建设持续加力的良好态势。
一、抓住“高站位”大方向,“布局落子”成一体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高站位谋划,把准人大工作“方向标”,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作为、政府支持的工作格局。一是思想认识更为统一。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召开后,通过党组会议、主任扩大会议、常委会会议、乡镇人大主席及代表专题培训会等形式,传达学习了全省人大开展建设年活动动员会精神和省州人大《实施意见》,明确了“六个加强”和 “451”工作法。各乡镇通过党委会、班子会、主席团会、省州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会、代表小组会等多种形式也进行了传达学习,做到学深悟透、深刻领会。二是贯彻落实全面到位。根据省州人大常委会《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要求,起草了《共和县“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月4日组织召开了动员部署会。4月12日专门召开了征求意见会,广泛征求了县人大各专工委、各乡镇党委、人大主席的意见,为提高《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奠定了基础。4月24日,县委召开专题常委会议研究建设年活动有关事宜,通过了《实施方案》。同时,将建设年活动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从党委重视、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增加分值5分;配备了乡镇人大专职工作人员。三是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召开党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员、主席团成员等为组员的“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安排意见和工作要点,加强了主席团建设,每个乡镇主席团成员均达到7人以上,调整了担任乡镇政府职务的主席团成员。四是活动经费夯实保障。县政府将乡镇人大工作、会议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了无固定收入农牧民代表的误工补助、往返路费;解决建设年活动经费14.65万元。切吉乡解决办公用房8间,落实维修资金4万元,龙羊峡镇落实资金3.2万元,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了代表图书室。
二、抓住“功能性”大目标,“家室站点”常运行
县人大常委会把建好“家”、用好“室”、办好“站”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载体、促规范、强基础,高标准搭建,摁下平台建设“快进键”,织成了覆盖全域的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连心网”。一是平台建设日趋向好。全县各乡镇“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室有国徽、国旗等国家标志和播放《国歌》设备及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本),达到“七有”标准。二是阵地建设不断规范。在全县各乡镇统一建立“三室一站五牌”,在13个社区51个自然村建立了代表工作联络站,在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设置意见征求箱110个,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了阵地支撑。三是“互联网+”机制有序运行。开通了“聚焦人大”微信公众号,建立了代表微信群和手机短信平台。截至目前,全县95%的各级人大代表加入了微信群,共发布和转载信息2300余条,做到了“线上搭配线下”、“规定搭配自选”。四是宣传工作更加有效。县人大常委会把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海南报》、人大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共和新闻网等媒体,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跟进活动开展情况。截至目前,《青海人大》上稿3篇,海南报上稿26篇,共和电视台播放信息10期,共和新闻网发表12篇。各乡镇报送建设年活动信息167条。
三、抓住“规范化”总要求,“制度建设”已成型
县人大常委会把规范和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完善制度设计,创新制度体系“路线图”。一是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结合我县实际,统一建立了乡镇人代会议事规则、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程序“三项规则”;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主席团主席、代表小组负责人、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代表工作联络站工作“六项职责”;人大主席团向党委请示报告、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办理代表建议、代表小组活动、代表之家活动、代表履职管理、代表培训、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学习、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工作、代表小组活动考核评比、信息报送等“十四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站长、联络工作站接待职责和《乡镇站所工作评议制度》《代表履职管理考核办法》《代表履职积分表》、代表承诺践诺制,使乡镇人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工作履职更有章法。省人大常委会下发“两个办法”后,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通过党组会议、主任扩大会议、常委会会议、乡镇人大主席及代表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学习了省人大常委会“两个办法”,并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两个办法”,并积极推动向基层延伸,做到全县全覆盖。“两个办法”制定实施后,参会率和发言率不断提高,常委会参会率从出台前85%,提高到92%,人代会参会率从出台前86%提高到93%,发言率从40%提高到90%以上;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参会率从出台前75%,提高到95%,人代会参会率从出台前70%提高到92%,发言率从46%提高到93%以上,真正做到代表工作制度化、监督活动有效化、依法履职具体化、管理考评规范化。
四、抓住“长效化”生命线,“整体联动”不打烊
“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县乡镇两级人大自上而下,精细化推动,践行整体联动“助推器”。一是业务指导常态化。县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包“战区”督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指导乡镇人大健全了代表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主席开展工作的措施办法和程序方式,进一步规范乡镇依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要求法定时间、内容、程序“三不简化”,确保乡镇人大每年2次人代会、4次主席团会议规范召开,形成了“121”会议格局。二是督促检查力度化。县人大常委会三个分片督导工作组,先后多次深入所联乡镇,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座谈等方式,重点了解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履职质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六项重点任务及上次督查问题整改、“两个办法”制定情况和打造的特色亮点等情况,并根据督查情况和各乡镇汇报情况进行了点评,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强化工作的方向。各乡镇也由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席团成员分片督导村、社区和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情况,有效促进活动顺利实施;先后组织召开建设年活动工作推进和专题片审核会7次,并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门汇报建设年活动情况1次,确保乡镇人大工作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三是知政渠道畅通化。邀请340余名乡镇人大主席、省州县乡人大代表分别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视察调研和全县的民主评议及测评等活动,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先后邀请85名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五、抓住“主体化”生命线,“服务保障”促成效
常委会倡导树立“代表既是一种荣誉、信任,也是一种职务、责任”的理念,注重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动”字上下功夫,全方位服务,构筑代表履职“连心路”,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责任意识。一是代表培训形式多样。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人大代表培训力度。举办集中培训班15次,培训省州县乡镇人大代表2917人次;先后3次组织乡镇人大主席赴江苏省常州市、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乐都区、互助县等地就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学习;深入各乡镇开展了省州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藏汉双语培训班11期,参训代表540余人次,实现了代表届内培训全覆盖;积极发挥人大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定期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建设活动开展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人大代表,拓宽了代表知情渠道。同时,继续采取“一会一法”培训模式,在常委会会议上围绕监督议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会议审议质量。二是代表建议落地见效。建立了“三级审核”“三见面”“五公开”“三回访”“两督办”“两测评”和“两通报”督办制度,适时通过召开座谈、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满意度调查、听取汇报等形式,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督办,进一步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联系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完善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各副主任、党组成员和各乡镇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小组制度,实现了联系代表全覆盖。各乡镇人大制定了县人大联乡领导联系乡镇人大主席,人大主席联系主席团成员,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小组组长,代表小组组长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小组联络员及贫困户的“五联系”工作机制,并以结对认亲帮扶联系选民、以责任区划分联系代表的形式构建了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平台,制定人大代表选民连心卡,建立完整的代表联系链。
六、抓住“实际性”巧挖掘,“创特提质”树品牌
县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代表履职载体升级版,实施了“线上+线下”服务模式、“门诊+出诊”接待方式和“内功+外功”相互运用三项举措,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特色菜”。一是实施“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线上,县级层面,为全力推动乡镇人大工作提档升级,采取“一看二听三比四评”等方式,就乡镇人大建设情况进行了观摩,积极总结提炼切合农牧区实际的一些做法,实行了“四册四簿两记录两平台”工作模式。并对观摩中工作扎实、亮点突出的乡镇进行表彰,发放奖金8.5万元。乡镇层面,切吉乡探索实施了“1+8+N”阵地建设机制和代表“十好”履职法;倒淌河镇建立代表履职“三字经”;各乡镇设定了主席团成员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11个工作岗位,代表认岗履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龙羊峡镇制定了代表考核办法和代表履职积分表、代表票决制。线下,倒淌河镇组织30余名代表开展“保护青海湖 我是志愿者”活动;黑马河镇引导代表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和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二是建立“门诊+出诊”接待方式。门诊接待,各乡镇因地制宜,每月固定一天为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轮流驻站接待选民;创新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模式,形成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征求意见→梳理上报→视察调研→建议办理→跟踪督查→审查核实模式;石乃亥镇以结对认亲帮扶联系选民、以责任区划分联系代表的形式构建了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平台。出诊接待,县级层面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主题实践活动,各乡镇围绕生态畜牧业、村集体经济、义务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引导代表参与政策宣讲、矛盾调处、帮扶贫困户等工作;牧区乡镇以进村“摆摊”的方式深入各村夏季放牧点接待选民和群众。三是推行“内功+外功”相互运用。内功,各乡镇分别在50个选区开展述职评议活动50余次,参加选民达2930余人次,述职评议活动已实现全覆盖;对全县省州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进行混合编组,成立86个代表活动小组,共开展活动137余次,参加代表1492人次;部分乡镇组织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恰卜恰镇组织6个社区居委会和5个村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赴大通县人大工作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外功,部分乡镇在代表小组中成立了党小组,结合主题教育,以“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的方式,参观了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和警示教育基地及海北州原子城,开展向代表发放廉政倡议书、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成了乡镇作为、代表参与、选民满意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