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记者探访北京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身边事”折射“大民生”

记者 张雪泓

通讯员 王曌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主阵地。近年来,北京在全市社区、村和选区均设立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工作平台日臻完善。不久前,记者走进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金港嘉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这里,两位常态化履职的人大代表,每天多渠道征集社情民意、每周整理社情民意、每半月将街道层面未能解决的事项以人大代表建议件形式加以推动,共商共议群众事,成功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

走进金港嘉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大代表信息和联系卡,两位人大代表的电话号码公示其上。联络站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平时+夜间+周末+云接待”的无缝服务模式,群众能随时随地找到家门口的代表说事。

今年54岁的绳桂玲有两个身份,她既是顺义区人大代表,还是金港嘉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依托“双重身份”,绳桂玲将联络站与社区工作紧密对接,利用社区的“网格化+N”工作法,及时了解和发现社区居民诉求,并创建了“绳大姐·温情一小时”品牌活动,在茶余饭后用唠家常的方式倾听民意。不仅如此,绳桂玲还在各类活动现场设置意见征集箱,利用各种机会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

“实践表明,将人大代表履职与社区工作相结合,能有效帮助社区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比如深夜极端天气树倒砸车、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加装晒衣架、增设儿童滑梯、规范划设校车停靠点等问题,我们都陆续推动解决了。”绳桂玲告诉记者。

“社区北门和东门外的路不好走,下雨天更是没法儿走,坑坑洼洼的,溅一身泥。”去年,有好几位居民来到代表联络站向绳桂玲吐槽道路不平问题。

经过一番调研,绳桂玲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路权没有明确,而这单靠社区的力量解决不了。于是,她与代表联络站另一位人大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加快落实金港嘉园社区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路权归属的建议”。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道路工程已开工建设。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金港嘉园社区大多是共有产权房,平时来给年轻人带孩子的老年人很多,独居老人也不少。很多老人向绳桂玲反映,希望社区能给老人们找一个吃饭的地方。“群众的吃住行,没有一件是小事。我们在收集意见的同时,推进了食堂建设。”绳桂玲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社区的老年助餐点建设完成,目前可容纳150人至200人同时就餐。

金港嘉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让群众当家说治理,充分发动老党员、在职党员和社区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365天全民开放日工作模式,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从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公共服务的“大民生”,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成为顺义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真正将代表履职“根据地”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