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汇民心 聚民智 集民意 结硕果探寻浙江义乌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县域典范之路

记者  朱宁宁

在明信片上盖章、集齐主题纪念贴、与卡通形象人物江小豸合影拍照……5月31日,记者来到浙江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时,桌面上各种文创产品格外吸引眼球。

“在我们这里,来给法律草案提建议就可以盖活动章,还可以收集立法纪念贴。我们这个立法纪念贴特别受群众欢迎,大家都愿意收集。”鸡鸣山社区负责人王校校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更多老百姓积极参与立法工作,联络站创新参与载体,于去年9月联络站成立3周年之际推出了系列文创,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为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引以为傲的事情。

2020年7月,浙江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义乌。义乌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义乌特点,夯实群众基础,丰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载体,接地气,聚民智,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逐步形成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义乌工作模式,努力成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县域典范。

布网络 努力延伸基层

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00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培育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目前,义乌市场关联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产业工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常住外商2.7万人。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一眼就能看到位于一层大厅扶梯旁的立法联络站。

据介绍,商城集团立足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组织1912名立法信息采集员深入市场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市场经营户对期货和衍生品法、印花税法、增值税法、关税法等经济类法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使相关法律的立法精神深入人心。

立法的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为便于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商场、医院、夜市、快递驿站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148处,开通“立法意见征求直播间”,推动法律意见建议征询与“文化下乡”“法律进村”等工作相结合,定制“立法快递”“立法菜篮”,不断创新立法意见征询方式。除了在市场,义乌还在行业、社区、村居等设立了特色联络站和立法信息采集点,让国家立法直通车直接开到群众工作一线、社区门前。

在国际陆港集团的立法联络站,国内快递业和物流业的融合运输实现全国覆盖,其打造的快递小哥信息采集员队伍,穿梭在城市街道,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方面立法的意见征集收集了丰富素材。

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原点,义乌搭建以“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为协调中枢、联络站为阵地、信息员为触角”的金字塔式立法联系工作网络,立法联络站由最初的14个增加到21个,立法征询单位发展到47家,信息采集员由千余名扩充到1.2万余名,工作触角延伸至全市部门、镇街、村社和行业协会,实现全域无死角、全覆盖。上万名信息采集员活跃在义乌的大街小巷,收集社情民意,一张汇聚社情民意的大网延伸至义乌的各个角落。

建机制 打造义乌模式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使命任务的坚强保障。

在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清晰的组织架构图——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办公室分别对接立法征询单位、立法联络站和立法咨询专家库三大立法建议收集平台,并组建立法联络员、立法信息采集员、立法咨询专家等队伍。

“立足义乌发展特点,目前我们逐步形成了‘41198’的义乌工作模式。”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政介绍说,“4”,即以“四个双向”发力为工作总纲,坚持立法征询与立法调研双向发力、联系工作与代表工作双向互促、立法修法与普法用法双向促进、立法成果与促进地方发展双向丰收;“1”,即以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为组织架构,成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在全市范围内构建“1+3+X”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以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为协调中枢、联络站为阵地、信息员为触角,实现立法信息采集村社、行业全覆盖;“1”,即以一套立法意见征询智慧系统为数字平台,实现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赋能;“9”,即聚焦义乌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涉外服务管理、金融改革、“一带一路”、中小微企业发展、城乡统筹、民族宗教和社会治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九大特色领域;“8”,即以八大工作方法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牵头推动、部门联动、行业协动、专家支撑、代表助力、群众参与、外籍融合、市域借力等八种工作方法,点燃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

与此同时,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借力金华人大建立的立法联系三级联动机制,联动金华市域的15个省、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同参与法律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将立法意见建议征询的触角向金华全市延伸拓展,借势借力。

汇民心 擦亮民意成色

义乌是全国外商常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在义外商有2.7万人。

鸡鸣山社区素有“联合国社区”之美誉。在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负责涉外调解的“老娘舅工作室”里,有一支由外籍友人哈米·朗朗领衔组建的特殊的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

在工作室,记者遇到了巴基斯坦商人阿酷。阿酷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4年,目前在义乌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从2015年开始,阿酷在鸡鸣山社区从事涉外调解工作,现在他还是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的信息员,参加过多次立法征询活动。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征询会上,他专门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被骗群体采取宣传措施的建议。像阿酷这样的外籍立法信息员在聘的共7人。他们参与立法征询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这些外籍友人不但近距离见证了中国民主立法过程,而且主动成为传播中国民主理念的宣传员。

据介绍,义乌人大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义乌窗口”,邀请在义生活创业的外国人旁听人大会议、走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听取外籍人士关于涉外管理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建议。如今,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式民主和义乌改革发展最新成果的通道和平台。2023年以来,先后有21批次外国友人受邀参观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近距离感受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伴随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和顺畅运行,民意真正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立法调研任务12次,问卷调查任务2次,立法计划征求建议3次,先后组织调研、座谈会100余次,有13.5万人次群众踊跃参与,共就46部法律草案征集各部门和个人提交的意见建议3900余条,上报全国人大意见建议3025条。其中,在已出台的35部法律中,202条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群众参与立法征询活动,加强与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推动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指引下蓬勃生长。”丁政说。